考研回忆录|正视自卑后,又该如何捡起我的骄傲呢?
4月10日,武汉开往贵阳的列车上,我的心情还是很复杂,就在11点31分,我收到了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的拟录取通知。不知为何,没有我期待的那种欣喜若狂,更多的是一种释怀与放下。
两年前,我一腔热血报考了西南大学的312,一战给予我的致命打击其实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,像是考试后的PTSD,我对于自己的认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不再觉得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,不再觉得自己可以很优秀,甚至不再爱自己。
我付出了自己所认为的最大努力,在周围人与自己的信心簇拥之下,走向了我自己从来都无法触及的信心高台,最后却在结果的现实之下,重重地跌到了地上。
真正到了那一步可能才会明白,在那一刻,所有的骄傲和自信都只是轻易就能被揉碎的浮尘。
那段时间我做了很多事。
找了份考研班的兼职,参加了字节跳动的实践活动,坚持录下了许多Vlog,趁着疫情解封回老家陪了陪外公外婆,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,回学校考了个六级,和即将出省出国读书的朋友们约饭约酒。
但我始终还是跳不出一个问题,毕业之后,我又该去做什么?
我记得,阿德勒曾在《自卑与超越》中说过,人们解决自卑的方式是寻找能够超越自卑的方法,但事实上,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注重当下,真正的认识了自卑,才能够超越自卑。
可,书里并没有告诉我,正视了我的自卑,又应该怎么捡起我的骄傲呢?
那段时间,很多人问我之后的打算,我说再说吧,我也不清楚。徘徊于二战和工作,一方面是不甘心,而另一方面,又是对未来深深的恐惧。
得到成绩那天是在外公家,国内的疫情出现了第一次转机,庞大的中国迎来了些许喘息。
那天,我坐在炉子边不敢表现出什么情绪,生怕外婆难过,爸妈也只是轮番的过来悄声安慰我,整个家里的低气压压得我喘不过气,而外公只是把我拉到一边,告诉我,“不要爬山只爬到一半就放弃了”,现在想想,我很感谢外公在那个时候拉了我一把。
六月,结束了本科所有的事,没有集体毕业照,没有同学散伙饭,2020届的毕业生,就这么静悄悄地,毕业了。
七月,我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,打包带到了离家不远的一家自习室,最后还是决定,二战。
我想,没有经历过二战的人,应该不会明白二战考生的心情,更多的其实不是周围人给予的压力,而是你自己在混乱的泥潭中自我救赎的过程,没有什么必须要证明的事情,反复萦绕在你心头的,是前景的迷雾和你心里最后一点重燃的光亮。
那段时间我经常做一个梦,梦见睡在本科大学的宿舍里,已经保研北大的室友在床下扯的我的被子,另外一个考研本校的室友在她的位置上翻着书,午后的阳光就从窗子外面透进来,轻轻地铺在我的脸上,空气里还有北方冬天独特的蒸汽水味儿,惊醒,眼前只有一张堆满书籍的书桌和我忘记关掉的暖黄色台灯。
十二月,考研如期而至。我的二战进入到了另一个阶段。
考完试,我把所有的书都锁在了自习室,趁着春节还没到,去了周边几个城市,在寒气还没有笼完西南的时节,彻底的放松了一下绷紧的神经,因为我知道,接下来才是重头戏。
二月底,成绩终于出来,其实我一直很担心自己的英语会不及格,考英语那天居然出现了生理性不适,差点在考场上呕吐出来,强忍着不去猜疑,一直默默给自己打气,应该是能及格的。
确实,最后的结果是及格了,不过才63,总分算下来比去年的校线低了十一分,当时心里没什么大的想法,只是觉得,分数线应该能降下来,因为大家都觉得不简单,加上专业课学校还压了下分,上西南应该指日可待。
但是随着时间慢慢的往后,自动排名表上大家的分数越来越高,我才开始逐渐慌张,有可能会比较悬,再对比一下自习室里研友四百多分的成绩,像是一盆凉水,“刷”地一下,给我直接冲到了地狱。
我开始拼命查找调剂学校,对比名额分数,打给研招办询问消息,虽然他们的回答往往都是官方的,但我还是一直这样做,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感觉到我是身处现实中的。
◆ ◆ ◆ ◆ ◆
三月底,西南大学的分数终于出来的,是我不想看到的结果,即使扩招了,分数也停留在了372,我想起在考场上写错的那个简答题,正好是十分,而它刚好是我在考试前反复想不起口诀出自何处的那道简答题,也许,这就是运?
在男朋友面前大哭了一场之后,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,也不知道前面的路到底还有多长。
像一个背着一把无弹枪的猎人,漫无目的地在森林里转悠,看着眼前的猎物飞跑过去,却无法开枪,等回过神才发现已经迷失在茫茫丛林之中,再也找不到太阳升起的地方。
我几乎每晚都是两点睡,六点惊醒,一打开手机就登陆到研招网查看信息,有没有学校理我,他们会不会给我机会,同时我还联系了香港的学校,妄图用飘过的六级分数和6、7分的雅思分数竞争QS排名全球前一百的学校。
人病急了,真的会乱投医。
三十号,我永远都记得这个日子。晚上七点,我吃完了饭坐在沙发上,调剂的三个学校全都解锁了,却没有一点消息,我打开了BOSS直聘,鼻子酸酸的,眼角润润的,想着,虽然不愿意承认,但也许读书真的不适合我吧?
手机的震动划破了家里的寂静,没开灯的客厅显得特别孤寂,我拿起手机,亮光刺过眼睛,直到看清屏幕上学信网的信息,是华中发给我的复试邀请,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出来了,啊,终于,我又有机会了。
◆ ◆ ◆ ◆ ◆
七天的时间,我啃完了两本书,背诵了100页的资料,庆幸自己没有放弃。
面试那天,快结束的时候,cue流程的老师问我还有没有什么想说的,我顿了一下,伸手比了一个1,“老师,我只有一句话想说。”
五个老师同时抬头,认真的看着我。
“我想请老师们认真的考虑一下我。”
说完,所有老师都笑了,我自己也笑了,强压着鼻腔内散出的酸痛感,最后给老师们鞠了一躬,走出了考场,不论结果怎么样,我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。
此时此刻,这辆回家的车带着我的心情飞驰在铁路之上,突然想起阿德勒书里的另一句话,“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”。
不论前路如何,是否看得到希望,走下去,希望是需要用双手去拨开迷雾才能看见的,不要害怕,因为路真的就在我们脚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