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高考作文=心理学考研真题,我们该怎么答?(2021版)
几天前,承载着千万学子的高考,又随着落笔处的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成为了过往。
还记得初中语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,他说,每年最受“场外人”关注的就是每个省市的语文作文题,因为这是让所有人都能有话说的科目。
作为2021年高考“场外人”的我们,对于今年的作文题又有什么见解呢?
不如让我们一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试着解读一下今年的作文题,把高考作文变成心理学考研题~
以全国甲卷为例~
今年我们也继续用“2W2SC”论述题剖析法来分析
why、words、substitute、search、combine
一、用Why将问题切分开来
1.为什么这些优秀的文化会深入我们的灵魂和骨髓?
2.为什么我们能够学习到这些人和作品的精神?
3.为什么我们最后能够“可为与有为”?
二、抽取关键词Words
1.为什么这些文化会深入我们的灵魂和骨髓?
融入,团结带领
2.为什么我们能够学习到这些人和作品的精神?
歌曲,作品,革命烈士的滋养和激励
3.为什么我们最后能够“可为与有为”?
心中有阳光,脚下有力量
三、将关键词替换成专业词汇Substitute
融入→从众、集体文化主义
团队带领→群体作用
各种歌曲、作品和革命烈士的滋养和奖励→观察学习
心中有阳光→动机
脚下有力量→行为
四、Search相关的理论
从众→从众实验、动机、条件、影响因素
群体作用→群体形成、特征、社会助长
观察学习→班杜拉观察学习相关理论
动机→需求层次理论、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、内驱力降低理论、期望理论等
五、理论+案例整合成答案 Combine
答:时代的脚步从未停歇,我们身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,面对着国内外的不同形势,秉持中国青年的爱国之心,应为中华之崛起而有所作为,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,我们应利用时代,学习历史,做到“可为与有为”。
首先,时代留下的优秀作品给与了我们很多启示,古往今来的名士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。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指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,产生学习的行为或者态度,其中包括注意、保持、在生产和动机四个要素。在优秀文化中,我们了解到了名人榜样的行为,并将这样的优秀品质和行为进行组织、复述、编码和转化,在面对现实时将我们学到的转换为外显行为。并且因为具有优秀的前人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,所以我们才能够模仿其作为,继续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。
其次,很多内部动机也会触发我们成就“可为与有为”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,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,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会出现。在全民小康的时代,我们的安全需要,生理需要都得到了满足。同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,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,祖国的日渐强大也给我们带来了自尊和自信,这也为我们当代青年人为国添砖加瓦增加了更大的信心与机会,自我实现的需要格外强烈,使我们坚定不移的为“可为与有为”磨己锋芒。
最后,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聚集于时代的大背景之下,从角色理论来看,个体的行为是由其社会角色提供的,而年轻一代是祖国发展的中坚力量,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。而我们作为青年人这一角色决定了我们的思想、信念以及行为方式。使得我们愿意在这样一个大家都努力奋斗的时代之下,以新的方式更好更快的行动。
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,“少年强则国强”,我们肩负着国家的未来,将要把初生的太阳从地平线中揪出来,所以敢于“可为与有为”,才能与时代比肩,创造出更加强大的中国。
以上是一个简单的解题思路,也欢迎大家继续补充。
大家也可以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试着解释其他的一些高考作文题。
也可以戳这篇看去年的高考作文:如果将高考作文当作「心理学论述题」,你会怎么答?(2020版)
高考是漫长人生中的一次小小考试,同样考研也是。
我们不用纠结也不用害怕,但是却一定要努力与坚持,祝所有高考学子“丹墀对策三千字,金榜题名五色春”,也同样希望在座的考研学子们知当下之可为,成未来之有为。